农民工找工作难
1、第二,大学生普遍的眼高手低,不愿从底层做起,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需要大学生转变自己的心态,眼可以高,但手不能低。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毕业了,首先需要找个工作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而不再是依靠父母,在此基础上考虑赚钱减轻家人负担。农民工子女读了大学反而工作不好找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多方面因素。
2、采访中不少“4050”农民工都表示,由于年龄大、缺技能,再加上文化水平较低,他们找工作越来越难,只能选择那些工作条件差、工资收入低、年轻人不爱干的行业,而且不敢提涨工资的事,因为怕被辞退,年龄越大,重新找工作越难。42岁的朱爱荣在北京某机关做保洁员,丈夫在同一个单位干保安,两个人的月工资都只有1800元。
3、教育 现在很多工厂,都有要求了,最低就是大专文凭,对于没有任何文凭的农民工,他们进厂也比较困难。首先,我觉得鱼-泡这个网站是非常靠谱的,招聘的信息基本都是真实的,对于岗位的要求基本都写得非常的详细,目前,很多人都在该网站上找工作,非常的靠谱。
4、通过劳务公司或用人单位直接招聘,是节省求职时间和减少进城务工成本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招聘方式需要谨慎对待,必须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于过去一些不良劳务公司收取介绍费后并未提供真实工作,农民工对此类公司已产生不信任感。因此,他们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工作,陷入了找活的困境。
5、比如现今鱼泡网便是针对施工人员找活的招聘平台,依据他的人群特点,制定合乎她们要求的手机软件,简单化招聘工人找活的程序流程,合理处理农民工网上找活难的问题。农民工回乡能够自己做生意,把故乡的土特产品放进在网上去买,时间长了也有自身的知名品牌,你能感觉自己当老板真的比打工赚钱的要好。
6、借助就业信息平台:农民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使用各种就业信息平台来寻找工作。这些平台上会发布大量的招聘信息,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兴趣筛选工作机会。同时,一些平台还提供简历制作和求职辅导服务,帮助农民工提高求职竞争力。 利用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怎么看待资本的黑手伸向了农民的现象?
1、资本涉足农业领域,能够迅速推动乡村向现代化转型,实现农村的复兴和新农村建设。许多资本运作使得农村大量土地得到利用,虽然有人担忧农民失去土地,但同时也解决了耕地废弃的问题,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率。
2、我认为资本进入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村的新型发展,当然反面的说法也是存在的,可能会出现资本压榨农村人的情况,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我相信国家会出具相关的政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整个途径向着更加平稳,正向的方向发展的。
3、我认为这一现象,错不在民众,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事实。准确地说,普通民众不是仇富,而是对那些贪官、靠不法手段骗取国家资财或靠诈骗民众非法敛财等不义者的痛恨。普通民众对真正靠自己勤劳双手致富、靠科研发明致富、靠科学管理经营企业者都是佩服、学习的。
歌颂农民散文
《白杨礼赞》白杨礼赞 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作者简介】林清玄,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白杨礼赞》的重点是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作者主要歌颂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在对白杨精神进行了大篇的述说以后才说明他要歌颂的真正对象,说明人民的精神堪比白杨却有胜过白杨,可谓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然而,当视线突然捕捉到前方远处的白杨树,那一排排,或单棵傲立,像哨兵般挺立,你会感到惊喜。白杨,虽然普通,却是不平凡的存在。它有着挺拔的树干,笔直的枝条,无论大小,都力争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叶子整齐向上,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为了写作,谷常常苦思冥想,茶饭不进。为了写作,谷由正职变为副职,但谷仍不以为然,谷知道自己心中有梦,谷的梦,比挣钱更重要,谷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美丽可爱的家乡,歌颂勤劳智慧的乡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期待农民作家谷春华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农村种田现在都用机械化了,为什么有些农民还是不愿去种田?
1、机械化解放的是工作生产力,让农民再不需面对黄土层,背朝天″,也不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但农牧业机械化必须提升项目投资,粮食作物成本费相对性高了。农民产的粮食作物开展成本计算得话,有吋还可能亏本。
2、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减少。 种田的利润较低,成本却不断上升,尤其是农药、化肥、种子的费用,而粮食价格却相对较低,导致种出一亩地后所剩无几。 在山区,由于地形的限制,难以实现机械化耕作;而在平原地区,虽然可以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但扣除成本后的利润有限。
3、为什么农村居民越来越不愿意种地? 种地的性价比降低:过去,土地分配给农民,满足了他们的基本温饱需求。然而,随着物价的快速上涨,种子、农药、肥料和机械等种植成本的增加,而粮食价格却相对稳定,导致农民种地的利润减少,无法满足生活需求。
4、我觉得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①粮食价格,虽然现在粮食价格有一定上涨,但是由于国家管控,不会涨幅很大,每年都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中国已经连续10年以上粮食丰收。可以说中国现在相对不缺粮食。
有哪些默默种树的人的事迹?
他的脚步几乎踏遍全乡,乡里有几道山梁,有几条沟壑,甚至在哪里种了哪些树他都非常清楚。60多年来,李洪占义务种树2000多亩8万余株。左宗棠 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清人杨昌溪曾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在广袤无垠的荒漠之中,有一位伟大的种树人。他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用自己的双手种下了无数绿树,将沙漠变为绿洲。每当春风拂过,仿佛是他在向远方的人们传递着绿意与希望。这位种树人名叫王志刚,来自中国西部的一个小村庄。从小他就梦想着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的面貌。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银吉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成功改变了8000亩的沙海。他在种树的过程中,还经历了另一件令人遗憾的事:由于过于痴迷种树,他的小儿子生病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幸于2005年去世。现在,王银吉种树的信念不仅是为了改变沙漠,也是为了实现儿子的心愿。这样的治沙英雄,令人敬佩。
杨善洲(1927年1月—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青山不老》中老人是代喜增,具体质料如下:代喜增(1899年~2005年,享年106岁),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村民。为了实现山清水秀的愿望,60年来,他用镐刨锹挖的方法,义务栽树百万余棵,绿化荒山40多公顷,2005年获由《老年日报》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提名奖。